上一页|1|
/1页

主题:深圳参与人才竞争还需“补短板”

发表于2017-12-21

在今年的市政协会议上,不少发展很好的企业不时能拿到补贴,而一些正处于成长阶段的企业反而不知道怎样去申请补贴。“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对正在成长阶段企业的扶持,如及时向这些企业宣传帮扶企业的政策。”要充分发挥商协会的作用,采取服务外包的方式,及时让处于起步阶段的创业者了解政策、享受政策。

对于大部分海归创业者来说,政策、融资和人才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三大难题。

留美博士吴征瑜创办的深圳诺康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是全球无扰式生命监测领域的先行者,他表示,“拿到政府补贴对企业的帮助是比较大的,能用于购进仪器设备。但对科技公司来说,更缺的是优秀的市场、营销人才,这样的人才需要有优秀的综合素质、表达能力,多数来自有国际化商业环境的地方,比如北京、上海”。

在近日召开的深圳2017院士专家高峰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十一对深圳人才现状进行分析。数据显示,深圳市院士人数不足北京的1/30,中央“千人计划”人数不足北京的1/6,科技活动人员数量、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人员数量均不足北京的一半。

“海外部分顶尖人才因深圳新一波政策来到这座城市,这从某种程度上解决了深圳各个产业链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人才紧缺问题”。贾西贝说,深圳对顶尖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但本土人才的储备量仍略显不足,“人才金字塔的‘夹心层’有缺失和漏洞,创业公司少不了‘土鳖’,团队能协同运作、成员各司其职才是主要目标”。

针对“海归”创业就业的痛点,智联招聘CEO郭盛认为,深圳应从多方面着手,帮助海归人才顺利融入国内环境。首先,应给予“海归”更多政策上的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与社会资源对接,实现快速成长。同时,在新雇主经济下,雇主应给予具备“双元文化”的海归更广阔的成长空间,让他们在更加开放的平台上充分发挥个人价值。此外,应成立一些帮助海归人员就业创业的服务平台,为他们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就业创业指导、包括产品孵化、团队组建和投资咨询等方面的服务。当然,“海归”也应该充分发挥自身在国际视野、语言、跨文化沟通等方面的优势,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