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余额宝们遭遇“存在危机”?你的零钱现在放哪

发表于2014-02-28

在余额宝里存个十来万的零钱,你每天午餐的盒饭钱就无忧了。在很多工薪阶层的力捧之下,骨子里渗透着互联网基因的余额宝们一出生便顺风顺水,但也树大招风,触碰了银行们的利率神经。   近日,央视一财经评论员炮轰互联网企业的理财神器是“金融寄生虫”,因为货币市场基金回报率推得那么高,银行为应对竞争也不得不提高利率,你追我赶,水涨船高,最终高利率要转嫁到实体经济。“它们并未创造价值,而是通过拉高全社会的经济成本并从中渔利,冲击的是中国全社会的融资成本,冲击的是整个中国的经济安全”,由此主张取缔余额宝们。



一时间,钱到底放哪,成为很多互联网理财族的心病。对于普通理财者来说不仅要考虑收益、风险这些例行参数,还要担心合法性和稳定性这些宏观问题,确实有点揪心。



据记者观察,2013年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理财创造了全民理财盛宴。去年6月,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支付宝推出余额宝,没有最低购买金额的限制,累积收益率达到了4.87%,是活期存款的10多倍,随时转入转出,无手续费,受到热捧是毫无疑义的事。年初,腾讯推出首款互联网理财产品微信理财通,维持了6%的超额收益。另一个互联网巨头苏宁云商零钱宝的收益目前也一直处于稳健的态势。数据显示,零钱宝的七日年化收益率一直稳定在6%以上的较高水平。



根据统计,2月中旬,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规模突破4000亿元,相比2013年底规模增长超过1倍。由腾讯推出的理财通上线运行一个月,规模也将近300亿元。



连日来,在这场关于是否“吸血虫”的争辩中,尝到了甜头的互联网用户纷纷出来“顶”互联网大佬们,帮“余额宝”们喊冤,关于“倒逼银行让利”、“放过这条鲶鱼”、“宜疏不宜堵”等言论也四下蔓延。



唇枪舌战之余,实际上为了应对竞争,各路银行其实早已秘密布局互联网金融产品。如今,工行、中行等已推出了和自己旗下基金公司合作的“类余额宝”的货币基金产品,以实现T +0和低门槛的理财投资,意图暗度陈仓。不过,有银行内部人士认为,银行通过这些产品与互联网金融产品对抗,虽然有助于留住客户,但成本显然比单纯的储蓄存款高得多。银行版“类余额宝”有点“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意思。



在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看来,银行此类产品在更大程度上可以视为一个银行主动转型的信号。“无论产品规模大小,现在银行推出了类似余额宝的产品,客户对银行的看法就有所改变。”




发表于2014-02-28

行情透视



赎回潮+降温潮?你的收益要捂紧了



虽然口水战尚未平息,各方观点也在发酵中,但似乎已经影响到了理财者的信心。按照业内此前的共识,货币基金年化收益率4%-5%是合理水平。这意味着,现在动辄6%-7%的互联网理财收益有点虚高。某商业银行的负责人表示,在“各种宝”规模小的时候可以用自有资金垫付,但规模越大越难做,对其资金管理是挑战。若发生大规模兑付现象,“各种宝”则可能难招架。因其货币基金属性,决定其亏本的可能性不大,但后续违约的可能性比较大,如不能及时兑付,预期收益可能会下降到3%至4%。还有基金公司人士称,“监管层担忧投资者集中赎回,会出现流动性的风险”。



对此,一些市民表示,拜技术革命所赐,互联网理财确实比商业银行理财更加便利、更加直观。但是不得不承认,金融机构比互联网企业在投资和风控方面更有经验,这是银行类似产品的最大卖点。



不过,也有业内观点预测,今年的资金面不会很宽松,决定了货币基金的高收益仍将继续。“这些互联网理财产品绑定的基金公司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在2014年获得超过6%的收益应该问题不大。”


发表于2014-02-28

听说现在不要乱扫二维码,小心有木马病毒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