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龙岗大运中心,民间文化闪耀民族文化之魂

发表于2016-12-26

 

龙岗大运中心,民间文化闪耀民族文化之魂

 

 

 

大运中心是龙岗之精髓,龙岗,闪耀世间的是它的民间文化,那些代代相传并承传着中原文化的客家文化,它闪耀着古老民族文化的光辉。

 

2005年开始,龙岗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一些淹没在民间,甚至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起来。目前,龙岗区已经有21项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1个,建立民间传习所13个,大力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非遗日”等系列活动。

 

 

“东方古堡”客家围屋

 

素称“东方古堡”的客家围屋,是龙岗本土古建筑文化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游走在龙岗的大街小巷,我们却依然能从偏居城市一隅的客家古民居中,寻觅着点滴龙岗客家文化的风韵……作为深圳市最大的客家聚居区,龙岗区现存的客家古民居文物中,有16处为区级(含区级)及以上文物保护单位。

 

 

龙城舞麒麟

 

麒麟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吉祥仁兽,客家人一直视之为吉祥物,有特异灵性,有着平安、祥和的寓意。在客家大本营龙岗,包括龙岗、龙城、平湖、布吉、坂田、坪地、横岗等地都有舞麒麟的传统。而其中五联的“龙城舞麒麟”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坂田永胜堂舞麒麟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龙城舞麒麟”创始于民国初期,五联原住居民每逢春节喜庆以及搬新房、奠基、开张、嫁娶等,都会邀请麒麟队去贺庆,具有浓厚的客家民间传统民俗文化蕴涵。

 

 

龙岗皆歌

 

根据《惠阳志》记载,皆歌产生在龙岗镇,即如今的龙城、坪地、龙岗三个街道。龙岗皆歌是用客家方言演唱的民间歌曲,演唱形式多样,可清唱可伴奏,歌词也可以随意发挥,在民国时期开始流传,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最为盛行。

 

龙岗皆歌是用客家方言演唱的,通常有4句固定的歌词,两句为一个单元结构,4句构成一首歌的基本结构,这4句歌词称为皆歌的伴唱词,是不允许改动的;主歌词是可以随便改动的,很多客家人会改成自己喜欢的歌。所以,皆歌是一类歌曲的统称。

 

 

布吉甘坑凉帽

 

黑色的帽檐,竹编的弓帽,客家人有戴凉帽的习俗,凉帽和围屋一起,成为客家人最古老的传统。从北宋年间就有苏东坡的“苏公笠”记载,至今已近1000年;而龙岗区布吉街道甘坑社区所流传下来的甘坑凉帽的制作,也有200年历史。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凉帽村的凉帽生产达到鼎盛期,每月能生产4500顶,其中一半出口港澳、东南亚、英国、荷兰等地。如今,甘坑客家凉帽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可获得政府给予补助。作为浓郁地方特色的工艺艺术品,客家凉帽还是牵扯着无数客家人的心,有专家提出希望把凉帽作为旅游工艺品开发,带动其产业化发展。

 

 

爱联新屯白眉拳

 

白眉派武术的传承经历了百年,为清朝时峨眉山白眉道人所创。白眉道人后来传授给广慧禅师,广慧传竺法云禅师,竺法云再传给俗家弟子张礼泉。张礼泉把师承之技称为“白眉拳派”,成为白眉拳一代宗师,白眉拳从此在国内各地及海外流传。

 

广东省宝安县新屯村人李世强热爱武术,慕名来到广州,拜张礼泉为师,成为白眉派正宗的第五代传人。李世强后来回到家乡(今深圳市龙岗区龙城街道爱联社区新屯村),设立了“新屯白眉国术馆”,白眉拳在龙岗自此落地生根。

 

 

 

龙岗,民间文化闪耀民族文化之魂,龙岗大运中心,是深圳未来人居大城,作为深圳东部城市中心,片区承载着城市越来越多的责任和骄傲。借助深圳东进的发展,配套的完善,大运中心早已是深圳宜居片区。

 

1989年成立的美好集团,已由传统开发企业转型为美好生活集成商,目前布局武汉、北京、上海、沈阳、西安、深圳、东莞等全国大中城市,五次获得“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称号,并获得“中国房地产百强之星”称号。

 

美好集团的目的是一生一世做美好人,永远坚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到来,美好集团追求爱心,健康,快乐,创造,价值,让生命更精彩!美好集团宠住户,爱家人,帮同事,助伙伴,促社会,将社区建设成“长者的天堂,儿童的乐园,奋斗者的港湾”,让更多人生活更美好!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