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百年品牌背后的经典故事

发表于2016-11-10



百年品牌背后的经典故事




随着社会的进步,品牌意识已经不是启蒙阶段,人们开始逐渐注重品牌消费。来自每个领域的百年经典品牌,总是沉淀着许多让人回味的经典故事,正如不管High street fashion多么风行,时尚人的衣橱里依然保有着那么几件经典大牌基本款,随着时间的沉淀,让它们于任何年代都保持着经典与流行的魅力。 



这些广受爱戴的百年品牌,似乎对品牌管理运筹帷幄,它们的存在,让人们欢呼雀跃,吸引着众人的眼球,而在这些百年品牌的背后,必有它们的成功因素及经典故事。细数这些经典流行品牌的成功故事,就如同阅览一部未完结的长篇小说,传奇、高潮迭起、耐人回味,如可口可乐的成功,不单是其高品质的保证,更是因为其无限的创造力,还有那畅爽的瞬间总能带来最简单的快乐与感动。 




奢侈品中的经典 


奢侈品中的经典路易·威登,以旅行箱、皮包起家,一直以来引爆全球的名牌热潮。1837年,年轻的LouisVuitton 不畏艰难长途跋涉,到巴黎追求自己的梦想。没想到这位充满旅行、冒险、勇气的年轻人开创出如此经典的品牌路易·威登,一步步从名不见经传到受贵族阶层钟爱,成为现在时尚的代表,引领潮流。 


百年间,除了皮箱、皮件和时装外,路易·威登一直求新求变,不断尝试其它时尚领域。1998年,由时尚界的大顽童MarcJacobs 掌舵,在Marc的巧妙装扮下,LV换上了新的表情,更贴近大众的生活。之后,日本的艺术家村上隆(Takashi Myrakami)以他的卡通世界颠覆了LV,也颠覆了整个世界,LV的字母组合图案遇上变化多端的奇幻色彩扭转了人们的视觉印象。顿时间,村上隆的大笑花朵和招牌眼睛幻化成各种形式出现在LV的商品上,西方经典品牌遇上东方天马行空的艺术家。路易·威登的一次次创新,演绎出新的效果,征服无数时尚弄潮儿。




全聚德烤鸭----引百名元首竟折腰


  “全聚德”始建于1864年(清同治三年)。创始人为杨寿山,字全仁,河北冀县杨家寨人。清咸丰初年,聪明肯干的杨寿山到北京,开始做鸡鸭的买卖。有一定积蓄后,就把前门大街濒临倒闭的卖干鲜果品的店铺“德聚全”给盘了过来,听从风水先生的话改名为全聚德,当时米市胡同的便宜坊买卖很兴隆,焖炉烤鸭供不应求。杨便想用烤小猪的方法烤鸭子。经过多次试验,挂炉烤鸭终于成功了。其色香味都不次于焖炉烤鸭。经过十几年的经营,到了宣统和民国年间,发展成北京有名的大饭馆。


  “全聚德”三个子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来以“全”字代表杨全仁本人,二来“聚德”就是聚拢德行,标榜杨全仁本人做买卖讲德行。他请来一位对书法颇有造诣的秀才——钱子龙,书写了“全聚德”三个苍劲有力、浑厚醒目的大字,并制成了金字匾额悬挂于门楣之上。


  烤鸭是全聚德的主要经营品种,从选鸭、填喂、宰杀,到烧烤,都是一丝不苟的。全聚德选的北京填鸭讲究养不足百天,体重在五斤以上,才能宰杀。鸭子宰杀褪毛后,在鸭子的右膀下挖个小洞,从这个小洞,伸进二指,把鸭子的内脏取出,然后用净水把鸭子里外洗净,用嘴把鸭皮吹鼓,用一节秫秸插进鸭尾里,再从鸭膀下的洞灌入清水,用丝线将洞口缝上。一切停当后,才将鸭子挂在钩上入炉烤。这样,外烤,内煮,鸭子烤好出炉,外皮呈油黄。人吃进口中,鸭肉鲜嫩,肉肥而不腻,味美香甜,使人常吃不厌。


  杨寿山死后,他的儿子杨庆长等弟兄三人继续经营全聚德。在天津南市开了一号全聚德分号。从此,全聚德烤鸭,誉满京津,名扬海外,“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烤鸭真遗憾。”是发自国外宾客的赞词,加利、尼古松、希思、海部俊树、李光耀、拉?甘地、西哈努克亲王等近二百个国家和地区的元首、首脑、总理及官员都曾光顾久享盛名的全聚德。




文豪墨客的挚友 


延续一个多世纪的英国王室御用品牌派克笔是现代书写工具的创造者。自1888年以来,派克无论在技术研究还是外观设计方面,始终保持高端书写领域先驱的地位。迄今为止,派克获得无数技术专利,“幸运曲线”(LuckyCurve“)的发明让钢笔使用者不再为注墨渗漏而烦恼,Parker 5TH派克全新书写科技带来第五种全新书写方式。 


百年来派克笔不断推出各种富主题和纪念意义的笔款,无数名流成了派克笔的使用者。柯南道尔用派克笔塑造了福尔摩斯,普契尼用派克笔谱写了著名歌剧《波西米亚人》,富豪亨利用派克笔签下购买帝国大厦的合约,美国总统尼克松历史性访华时以派克笔相赠…… 


派克笔是世界各地文豪墨客的挚友与历史传奇的见证。 




风摩全球的经典饮料 


不论男女老少都喜欢喝的饮料品牌可口可乐,它的缘起在1886年,美国乔治亚州亚特兰大市有个名叫约翰·彭伯顿(Dr.John S.Pemberton)的药剂师精选不同原料,配制出一款美味的饮料,畅爽、怡神的可口可乐就奇迹般出现了,自此,可口可乐一步步攀上顶峰,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饮料公司,拥有最大的销售网络。 


从这些有趣的数字就可见一斑——平均每天售出18亿杯可口可乐公司的产品;全世界超过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能买到可口可乐,这个数字比联合国成员还多,每一秒钟有超过10000人在喝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的蓬勃发展与巨大成功,引得竞争对手纷纷仿效。面对大量的仿冒产品,可口可乐与瓶装厂合作,要要求制瓶商提交新甁设计方案,要求设计必须独一无二,哪怕在黑暗中也能够一眼识别出来。1915年应可口可乐公司之邀,亚历山大·萨米尔森设计了可口可乐弧形瓶的原型。经过一次次改良,可口可乐的弧形瓶依然是可乐迷心中的经典。




同仁堂药店-----官府带头打李鬼


  同仁堂创办于清康熙年间,确切年代已无法考证,但不晚于1669年。同仁堂的创办人姓乐,是浙江宁波人,祖上早在明永乐年间就来到北京,几代人都是以行医卖药为业。到了清初,乐家的后代乐尊育进人太医院,当过吏目。他立志提高中药的质量,于是就在前门外打磨厂开办了一家制药作坊,后来又将“乐家老铺”改名“同仁堂”。


  乐尊育的儿子乐梧岗在康熙十四年乡试落第,于是继承父业在大栅栏开办同仁堂药店。同仁堂前边是店,后边是作坊,自制自卖。由于同仁堂一向注重药材的质量,信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承诺,同仁堂的中成药在市面上一向声誉很高。


  从清雍正元年开始,同仁堂就开始专门为清宫御药房提供中药了,连皇帝、后妃吃的药也是同仁堂制作的,这样同仁堂就从经费上获得了朝廷的大力支持,有时清宫一次拨给同仁堂的经费就够用上几年的。同仁堂多次为宫内办药,都要先由太医院奏明皇帝,再下圣旨到全国各地,命令各地将上好的药材上贡送到北京。同仁堂还常常打着朝廷的旗号到处收购上等药材,使其他药店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由于同仁堂的名气大,外地的一些商人也将自家药店改名“同仁堂”,为此在咸丰、同治年间,官府特地下告示,声称对冒同仁堂之名开办药店者一律治罪。也确实有药店因此事被查封,店主被游街示众三天。在没有经济法的旧时代,官府为一家商店如此兴师动众,可以说是十分少见的。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