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信阳副市长张富治参加国宝朱鹮放飞仪式

发表于2013-10-21


长喙、凤冠、赤颊,一身洁白的羽毛,略沾点儿粉红色,体态秀美可人,这就是被誉为“东方瑰宝”的朱鹮。近日,在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我国首次在原产地以外地区将人工繁育的朱鹮野外放飞。此次朱鹮放飞仪式由河南省信阳市副市长张富治主持。

据了解,此次河南信阳大别山朱鹮放飞34只,扩大了朱鹮野外种群分布范围。这是朱鹮拯救保护取得的又一重大进展,标志着中国拯救濒危物种迈入新的阶段。河南省信阳市副市长张富治在仪式中向大家介绍,为推进朱鹮人工繁育、放飞自然和再建野外种群工作,2004年,国家林业局组织有关专家对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围环境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评估,认为该区域的环境适合朱鹮野外生存繁衍,是朱鹮理想的迁地保护和野化放归地。河南省信阳市副市长张富治介绍,2005年,国家林业局在董寨保护区建立了朱鹮繁育基地。2007年,国家林业局把17只朱鹮调到董寨保护区。2008年,董寨保护区人工繁殖出幼鸟5只。目前,董寨保护区朱鹮的数量已达到128只。

朱鹮,被人们称为鸟中的“大熊猫”,野外种群分布过于狭窄、对自然灾害和疫病的抵御能力较低,是世界上最为濒危的鸟类之一。在我国正负高度重视和国际组织关注支持下,通过无数科研工作者的努力,我国朱鹮保护取得了重大成绩。目前,朱鹮数量已由发现时的7只增长到2000余只,全国有7处人工繁育基地,野生种群数量超过1000只。

河南省信阳市副市长张富治认为,我们需要保护的不仅仅是几只候鸟,而是我们的生存环境。珍爱自然、改善环境、修复生态,尽可能实行少污染、无污染的农业生产,其意义就不止于使某一物种真正摆脱濒危状态。当放飞朱鹮回归蓝天后,实际上是在监测天空是不是真正变蓝了;朱鹮恢复候鸟迁徙习性,在考验朱鹮繁衍生存的能力,也在检验我们的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张富治表示,如果人人都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朱鹮等所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将会拥有更为良性的生长环境,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很值得我们去期待。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