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金融街转型错步 净利润连续下滑

发表于2016-11-01

作为A股市场中商务地产的佼佼者以及最早使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公司之一,金融街控股如今正深切感受到“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滋味。

近日,金融街发布的2016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2016年1月1日-6月30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6.9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约20%;基本每股收益约盈利0.23元,同比下跌26%。

对于业绩变动原因,金融街指出,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下降约20%的主要原因,一是2015年上半年公司金融街中心改扩建项目竣工,计入投资性房地产,产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1.75亿元(税前),而2016年上半年公司无新竣工计入投资性房地产的项目,未产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二是公司2016年项目结算存在季度间的不均衡性。

这是金融街净利润指标继2015财年下滑23%后,第二次出现超过20%的跌幅。自从2008年开始响应会计准则,对投资性房地产项目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后,金融街的财务数据一度受益于由公允价值计入所带来的所有者权益增厚,但随着近年来进入结算通道和转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商务地产项目减少,公司利润也一再下滑。

为了熨平这种波动带来的风险,金融街从2014年开始加大住宅地产比重,并向广州、上海等北京以外的重点城市大举扩张。

然而,高杠杆购入的高价地又为金融街带来了新的烦恼,如今这家北京国资企业正在探底的路途中摇摆不定。

观点指数发现,按照金融街写入年报的定位,“以商务地产为核心,以住宅地产为基础,适当增持优质物业,提升全价值链运营能力”是公司当前的业务模式。

多年来,商务地产一直是金融街地产销售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成为左右当年销售排名的胜负手。

根据金融街公布的数据,观点指数计算得出,从2010年至2015年六年间,公司销售分别为162亿元、130亿元、205亿元、225亿元、130亿元和150亿元。其中,商务地产占比分别为37%、64%、46%、66%、56%和33%。

以最近六年中的销售大年2013年为例,当年金融街合共实现225亿元地产销售,其中北京地区共完成161亿元的销售业绩,来自商务地产的贡献高达135亿元。

金融街控股2013年曾以39亿元、35.85亿元的报价分别向招商银行、太平人寿出售了金融街南扩区域的写字楼项目,仅这两笔交易就收入近75亿元,这也构成了金融街控股2013年获得较好业绩的基础。

此后,随着商务地产没有创下更好的成绩,金融街整体销售也开始萎缩,即使2015年住宅地产销售突破了100亿元,当年整体销售也仅为150亿元,在过去几年的销售中并不算特别好的成绩。

商务地产销售不振带来的连锁反应,还包括办公楼从拿地到结算本来就需要比较长的周期,金融街近两年商务地产销售有所下降,势必会影响一两年后的结算利润。

金融街的住宅销售都是正常周转,因此结算的变数在于商务楼宇的进度。

中诚信证券有限公司5月份的一份金融街公司债跟踪报告中亦指出,受增持部分优质写字楼及项目结算周期等因素的影响,近年金融街营业收入有所波动,经营性业务盈利能力亦有所弱化。

    

金融街上半年净利下滑20%的根源,除了周转和结算的不均,没有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收益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2008年3月31日,金融街公司董事会研究决定,从2008年1月1日起,对公司拥有的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由于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后不得再转为成本模式,这种模式长远地影响到后来多年的利润。

截至2015年底,金融街投资性房地产项目包括:金融街购物中心、金树街底商、金融街中心、C3四合院、E2四合院、美晟国际广场项目、金融街(月坛)中心、德胜国际中心、天津环球金融中心和大吉写字楼。

2016年6月27日,金融街又宣布将丁章胡同1号(5/7号院)、金融街购物中心二期六层、部分金融街公寓、金融大厦计入投资性房地产,这无疑又为平衡公司利润增加了新的砝码。

根据观点指数统计,2010年-2015年间,金融街控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7.82亿元、20.18亿元、22.69亿元、28.92亿元、29.27亿元以及22.53亿元,而公允价值收益则对应为3.53亿元、11.11亿元、12.25亿元、2.29亿元、10.30亿元和21.21亿元。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