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深化改革3年来,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解决得怎样了?

发表于2016-12-23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要求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的整体推进,尤其是统筹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经济与文化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从而真正推动中国向软硬实力兼具的大国迈进,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12月15日,随着一声汽笛鸣响,由我国浙江省义乌市发出的货运班列经过半个多月的长途跋涉,抵达伊朗首都德黑兰市区中心火车站。今年2月以来,每个月都有一趟货运班列经过这条钢铁“丝绸之路”抵达伊朗。这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带和城市群,促进国际与国内经济发展互联互通,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积弊已久,只有坚持区域协调、城乡协调、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协调,才能形成平衡发展的新局面。全面深化改革3年来,协调发展的“四梁八柱”正拔地而起。

区域协调连点成线

伴随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区域经济版图呈现加速分化态势:东部地区缓中趋稳,在转型升级和制度创新方面发挥带动作用;中西部地区内部分化明显,一些省份保持强劲发展势头,而一些以资源能源输出为主、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的地区经济下滑趋势明显;东北地区深层次体制机制和结构性矛盾凸显,出现深度调整。

协调要求实现区域整体平衡发展。这就要统筹东中西、协调南北方,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为引领,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云中认为,新格局更强调跨省、跨区域的大区域发展,更注重空间和内容的全面开放,更在意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



广东被视为中国经济版图的缩影。这里不仅有经济体量最大的城市群——珠三角,也有人均GDP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粤东西北地区。近年来,广东实施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昔日欠发达的粤东西北地区和内生动力愈发强劲的珠三角一起,共同成为发展的“双引擎”。

以前“一马当先”,现在“你追我赶”,是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的今昔变化。

随着区域协调发展的深入推进,我国经济版图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

——制定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更趋科学和理性,中心城市区域分布结构趋于均衡化和分散化,多个中心城市支撑全国经济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

——长江沿江11个省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上中游省市经济增长迅猛,要素流动活跃,创新驱动成效渐显,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带。

——老少边穷等欠发达地区发展被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出台了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分类扶持贫困家庭。

城乡要素合理配置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我国城乡发展差距较大,有的地方“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有的地方市民满意、农民失意。这就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新型城镇化,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

湖北孝感的乡村教师刘向东和刘新涛没有想到,他们和山村里3名小学生的命运会因为一次会议而改变。2015年4月,中央深改组第11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明确要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这令330多万乡村教师和4000多万乡村学生受益,给千万家庭送去了无限希望。

户籍改革有了实质性推进,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扫除障碍。2014年7月,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户籍改革。截至目前,31个省份出台了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普遍提出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放宽落户限制、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