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特色小镇不能搞“圈地造城”老套路

发表于2016-12-04

特色小镇不能搞“圈地造城”老套路  新华社北京12月2日新媒体专电(记者杨绍功)12月2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特色小镇不能搞“圈地造城”老套路》的评论。最近到某地出差一出高铁站就看到对面山头上矗立着一栋灰色玻璃幕墙建筑顶上赫然挂着几个大字:互联网小镇。向当地人打听发现这里并没有什么传统的互联网产业基础只是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一些互联网相关企业显然是“圈地养羊”意在税收离特色小镇内涵很远。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东部某省会城市:一家大型企业与当地政府签订协议准备在人口密集的城乡接合部打造“足球小镇”计划建设的商业和住宅项目需要进行大面积拆迁而作为“准拆迁户”的当地居民却觉得无论是“足球”还是“小镇”都离自己的生活很远。  然而这些从内涵到现实都在发生偏离甚至变味的“特色小镇”却日益多见起来。比如借特色小镇之名行房地产开发之实的现象在泛滥:在珠三角某房地产企业借助“科技小镇”概念推动产业地产获得地方政府大量土地资源支持;在长三角另一家房地产企业打算在大城市周边打造标准化的“农业小镇”:2平方公里农业区配套1平方公里建筑区计划承载3万人。  不难发现以上这些特色小镇建设行为只有“招商引资”“把空间变成房子”这两个特色十分清晰而特色小镇应有的特色产业、文化传统、人居环境等内涵很少涉及。不少地方甚至存在“圈地为镇”、无中生有不顾当地传统产业特色和人文地理环境盲目上项目、造特色的行为可能让特色小镇建设沦为又一轮人为“造城运动”。  特色小镇的概念之所以容易被滥用重要的原因的是上一轮城镇化带来的“产、城、人”矛盾未能有效化解。上一轮城镇化带来的问题表现在人口向大城市集中城市病泛滥产业过剩后无法有效退出城市和转型升级困难。加上房地产不断圈地、圈钱挤压城市的人居和产业发展空间城市问题显得日益突出。在这样的背景下特色小镇成为一个城镇化领域的概念被当成一个突破口许多东部大城市希望借此疏散人口、产业减轻城市压力腾出城市空间。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农民工向中西部回流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因此谈到特色小镇许多人想起了费孝通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小城镇大问题”。那时国家希望将小城镇发展为农村的政治经济中心成为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过渡带承接农村人口转移;现在不少中西部城市也把特色小镇理解为小城镇目标依然类似希望小城镇能承接从东向西梯次回流的产业人口。于是从东部到中西部似乎找到了新一轮城市建设的新目标而这些新目标一旦走偏便会是新一轮的房地产化。  其实在特色小镇的发源地浙江特色小镇完全是一个经济概念。浙江省人民政府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陈东凌说特色小镇的提出意在以产业的有效投资推进浙江的产业经济转型。传统的低端制造业占经济比重高经济转型转不动怎么办?当地开始投钱、投政策依托区域特色培育小型的创新创业空间。于是各类小镇依托原有的产业基础以新的生产组合方式发展起来既壮大了新兴产业的基础又带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经济学家熊彼得认为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实现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特色小镇的内核其实正应该是“创新”二字。这也是为什么三部委强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并满怀信心地提出“力争在2020年培育出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因为这些特色小镇与其说是新生的“产业+人口”综合体不如说是在原有发展基础上创新增长点。如果从东部到中西部着力培育这样的增长点而不是借机搞卖地造城的老一套相信我们的城市和经济发展都将更加健康。  特色小镇概念应该回归经济属性回归以创新带动产业转型的内涵才能让各地明确发展目标摆脱“圈地造城”“穿新鞋走老路”的浮躁。

发表于2016-12-04

既然是特色小镇就应该搞好特色的项目啊

来看看咱们小区的房价信息吧

你也可以自己下载这个软件在手机上 随时看房价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发表于2016-12-05

有道理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