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中国为什么难出百年老店?私产保护很重要

发表于2016-12-14

陈奕迅的歌里唱:谁能凭爱意将富士山私有。但是他可能不知道,富士山本来就是私有的。这座山最早属于德川幕府,后德川家康于1606年将富士山捐赠给浅间神社。只是在明治维新之后,于1871年-1945年期间,曾被短暂国有化。二战后,日本全国曾被国有化的土地,纷纷又被归还给民间,其中当然也包括了富士山——只是山顶部分并没有很快归还。最后,到了1974年,日本最高法院判决浅间神社重新得到山顶的所有权。至此富士山完全回归私有。这个事实出乎很多人意料,尤其是中国人,肯定会不理解:这样一处国家标志性土地,怎么能归个人私有?事实是,富士山不仅回归了私有,而且也没有影响到美景和观光。对于一个习惯了强调公有制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公民而言,私人产权意识的进步来之不易。从确立非公经济的地位,到承认私人产权,到《物权法》的出台,是很多社会志士努力的结果。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历史,也是一部财富分配、流转和归属的观念变迁史。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人心中有一种错觉,“公”、“国家”被理所当然的认为是“好的”,而“私”、“个人”往往被等同于“自私自利”的。蓬勃经济,更多的来自私有“公地悲剧”就是一个发人深思的案例:在英国史上,封建主曾在自己的领地中划出一片土地作为公共牧场(称为“公地”),无偿向牧民开放。表面上看,这本是一件造福百姓的好事。但由于是无偿放牧,每个牧民都养尽可能多的牛羊。随着牛羊数量无节制地增加,公地牧场最终因过度“超载”而成为不毛之地,牧民的牛羊最终反而全部饿死。如果私有财产得到尊重,其所有者能够确定自己的财富被顺利的传承,会如何呢?国内也有这样的例子,就是庐山牯岭避暑地:庐山之所以出名,与其政治地位不无关系。它第一次露脸,是因为著名的牯岭避暑地被国民政府定位“夏都”,才会有后来的两次庐山会议,如此众多的重大政治事件与名人,和庐山结缘。庐山牯岭避暑地的建立,源自于当年英国人李德立利用英国的强势地位租借牯岭。当时租期被确定为999年,实质上即永租,这已和“私人所有”没什么区别。对于李德立和他的后来者而言,这块避暑地是他们的私有财产,得到认可和保护,并且能传承永续。所以他们能够对这块土地放心、认真地去投入、建设和经营。如此一来,庐山山坳里一片不大的荒凉之地,在几十年间一跃成为优美宜居、蜚声中外的避暑胜地。私有保护,与你我都有关当前,为数不少的国人选择移民海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担心财产得不到保护”。的确,一个建立在所有权制度基础上的合理的物权法,一套能保证个人、家族财富传承的私有产权保护制度,是激发私人财富创造激情的秘钥,也是社会经济蓬勃长久发展的基础。

发表于2016-12-14
制度也有责任

发表于2016-12-20
百年老店本来就不是那么普遍的存在。除了品质口碑、还有很多东西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