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如何让房子只住不“炒”?

发表于2016-12-21

要解决“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中央给出的药方是2011年前便提出的建立房地产调控政策长效机制,那么五年多了,却为何推进不动?

12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数据,结果显示,一线城市房价环比基本持平;二线城市房价环比涨幅进一步回落;三线城市房价总体较为稳定。楼市降温虽呈现出积极变化,与近期以来的严厉调控不无关联。

尽管如此,但要做到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强调的“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却并不容易。近观十年来的地产行业调控史,我们似乎都没有完全做到,本次调控也是因为投资投机性客户的卷土重来。

中央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建立房地产调控政策的长效机制。这个提法,上届政府在2011年时就有了,五年多了依然如此,为何推进不动?其实是因为有几个关键难点阻碍了长效机制的建立。

我国房地产市场兼具计划和市场的经济特征。因控制土地等大量资源,地方政府无形中扮演了垄断者角色,以至于土地成为地方政府第二财政,而其又需要考虑国计民生和基本保障。多种角色的扮演,让地方政府始终处于矛盾心态。因此要建立长效机制,中央政府需要兼顾各个利益群体及长短期利益的平衡。关键是要解决这几个难点:

首先是要摸清家底,建立一整套地产大数据。这是制定一切有效政策的前提。一个家庭到底有几套房子?有多少房子是空置的?每个城市有多少可以开发的土地?每个城市每年有多少新增人口?

虽然调控十年,政府也早已让国土部牵头进行不动产登记,但迄今没有一个完整详细的数据。这让政策制定者多少有点无据可依,导致地产政策变来变去,不仅未来政策难以出炉,即便是当下热议的房产税,其具体实施也得需要上述依据。才能算出起点应该多少?不同类别的房子如何应对?否则如何能做到准确征收?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