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

主题:金融+地产=“金地”

发表于2010-11-05
 在最近一次年度报告会上,金地董事长凌克直抒胸臆:“金地,就是金融加地产。”
 
发表于2010-11-05

初露锋芒:科学+理性

金地集团董事长凌克对市场有着深刻的研判,在他看来,购房者对住房的需求从生存型向舒适型转变,住宅产业增长方式也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市场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从低档、初级阶段的、价格的竞争取胜,走到了真正研究产品、研究技术进步、研究市场,依靠非价格的竞争这样一个更高的阶段。品质地产内涵的不断丰富,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在产品方面进行不断的完善。

“科学筑家”的理念由此而来,并成为中国房地产界一块金字口号。其核心要义是,用科学的手段、理性的设计、缜密的思维打造出具有金地特色的房子。在这个过程中,金地对消费者的需求、对市场的需求做出了大量的调研判断。久而久之,消费者对于金地项目的忠诚度和赞美度提高了很多,企业也因此在这个基础上获得更快的发展,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发表于2010-11-05
发展战略:凌厉+克制

熟悉凌克的人都说,“正如他的名字一般,凌厉加克制,他是一位理性的冒险家”。凌克1992年加入金地做副总经理时,金地还是一家区属二级企业,18年后,金地已是中国地产业的排头兵。回顾金地发展史,凌克认为,在这期间最重要的成功因素当数对战略目标的重视和把握。

“要理解‘战略层面上的竞争’,首先是从时间跨度上来讲。10年以后金地的竞争力在哪里?在20多年前,全国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电视机厂,后来呢?经过残酷的市场洗牌,就剩下那么几家了。第二个问题要从产品的跨度来说。20多年前,一个家电企业不会同时生产黑色和白色家电,这是两个行业,但如果今天还单单生产一种产品,从产业竞争的角度看,肯定不行。那么,我们就要再问,今后的地产行业,产品的结构又如何?”一个类比,让问题一目了然,凌克精妙地阐释着金地对楼市的理解。

发表于2010-11-05
大展宏图:金融+地产

雄心壮志的金地并不满足做一个 “单纯”的地产开发商。在地产开发之外,金地把目光投向了整个地产业的价值链条,并且选择其中最要害的金融作为金地的第二要务。

向来低调的凌克,在很多场合一谈到自己在地产价值链,尤其是金融领域的探索,就会显得多出三分热情,“金地集团一直把房地产金融作为公司战略发展,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在房地产链条的最上端实现突破,我们相信这必将为拉动公司主业起到重要作用。”

金地从2004年开始进入到通过金融手段运作地产业务的新阶段。当年6月22日,金地董事会与摩根士丹利房地产基金IV、上海盛融合作,共同处置银行的不良资产。一家房地产公司直接参与处置银行的不良资产在当时实属罕见,但凌克抓住银行改制要求的资产剥离处置的市场契机,再加上自身的专业能力,让金地成为此业务的第一批受益者。由此,金地也学习到了一流国际企业在资产处理和房地产金融管理领域的经验。

到2009年,金地准备已久的房地产金融模式开始了标志性的转变:金地与瑞银集团合作,创建投资于中国房地产项目开发的境外合伙基金,并已完成了首次募集,这是中国第一只由境内开发商成功发起和募集的美元房地产投资基金;2009年8月,金地与中国平安信托签订了总额100亿元的合作投资框架协议,并于当年12月以上海赵巷项目为融资对象,完成了国内住宅房地产市场第一单真正意义上的股权信托融资。

发表于2010-11-05
中国的房地产 可以说才刚刚起步
发表于2010-11-10
除了传统的融资平台之外,金地也在积极开拓新的融资渠道,如房地产信托、房地产基金等等,这将有助于化解单一渠道融资带来的巨大风险。这是地产+金融模式带来的优势之一。

另一方面,地产金融还将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之一。预计到2015年,中国房地产金融市场管理总资产将在9100亿元左右。但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一只真正意义的人民币房地产基金。

发表于2010-11-10
凌克表示,如果重新选择,他依然会选择从事地产行业。过去10年,中国的房地产行业经历了快速发展,但由于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人口红利,中国的住宅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国城市人口在2025年有望达到10亿。

在这种效应驱动下,消费者购房的刚性需求会逐渐增加。“2009年一年全国新增住宅是850万套,接下的10年,每年也还需要1000万套,这个市场是非常大的。”凌克说,未来金地仍将注重房地产住宅市场的规模化发展,提高市场占有率。

发表于2010-11-10
买房子的都赚到钱了~~~
发表于2010-11-10
谁不买房谁就是傻瓜啊!
发表于2010-11-10
在未来可见的时间内中国的房子肯定还要涨的啦~~~
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