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守着春茧在家看大运

发表于2011-08-13
深圳大运会开幕式的场馆——春茧,离我们居住的小区真可谓一步之遥。从小区的北门出去,没几步就到海德二道的人行天桥商业步行街。现在的正式称谓是:深圳湾大街。
 

说大街,实在是名不副实。其实就是一条不足20米宽的天桥。不过这条天桥不是普通的天桥,而是南山区商业文化中心的轴,它连接着南北两边所有的商城。

 

自从地铁开通后,这儿就更繁华了。除了海岸城、天利广场,保利广场这些高档大商场客流量猛增之外;连那些原来空着的小店铺,也都争先恐后的展现出自己优雅精致的面容。因此,即使不在节假日,这儿也都是一片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在这条繁华而美丽的步行街的东端,就能清晰的看见,隔着绿化带静卧在海湾边的“春茧”了。这个庞大的春茧的造型,我想大概还是来源于鸟巢的灵感吧。

 

虽然离得这么近,我们也并没有去场馆实地观看开幕式,仍习惯于在自家的客厅里看电视直播。只觉得运动员的入场式冗长,不理解他们进场时怎么这么懒散拖沓。此时此刻,难道时间就不是金钱和生命了?

 

在没有空调的露天场馆里,酷热难忍。观众台上的人们不停地挥动着自己手中的扇子。我连连打着瞌睡,几乎要睡过去,心里还在庆幸自己在家里看电视,其舒适度一定比场馆里的观众要高得多。

 

终于熬到了点火炬的那一刻,期待已久的场面开始了:刘翔接了最后一棒,和另外4名火炬手一同跑到火炬点燃处,只见几条金光沿着交叉的青春大道迅速窜行,瞬间升腾到了有七八层楼高的巨型火炬顶端,火光霎时照亮了海湾的天空。果然精彩绝伦!

 

第二天,再看电视,才知道,其实场馆正面的那个巨大的屏幕——世界之门,更是技术尖端。那200吨重的东西,如何在断电的情况下,也能保证顺利的三启三合,一定费了设计者们不少的脑细胞吧?

 

由衷的向他们致敬!

发表于2011-08-13
为何图片出不来?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