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3|下一页
/3页

主题:扭曲的深圳何去何从?戴欣明走访深圳科技园·金融基地随想

发表于2009-06-26
 金融基地灌装深圳30载讨伐承命

——戴欣明走访深圳科技园·金融基地随想

■扭曲的深圳何去何从?

 

有人认为深圳被抛弃了,有人认为深圳衰落了,有人认为深圳正在腾飞,而戴欣明认为深圳其实是扭曲了!一个在不断扭曲中成长的城市,每一任城市的舵手都在试图完成那些既是已知又是未知的承命,也让深圳左右摇摆,这种摇摆是思想上的,也体现在行为上,是种“讨伐”,臆想实现梦想,但是这种臆想多应用于城市的简单开发,表现最为强烈的是房地产开发,过度的房地产建设,推高房地产价格,提高了营商成本,那么这些建筑中应该灌装什么,没有多少人思考!停留在盖了卖,卖了再盖的循环中;扭曲的深圳还是整个城市建设思路与战略的缺失!

 

城市建设者,不应该简单地停留在建设,更应该实现经济的腾飞,这种腾飞是产业的腾飞,集群的效应显现。虽然城市需要建设,但是更需要一个区域,一个城市承载着与这个城市息息相关的命脉;那些能够真正意义上提升城市内涵的,对居住在这里的人,以及想利用这块土地拓展他们世界性视野的人们以“宜居“;一是生活,二是营商。

 

深圳,正在改变!

 

■深圳永远不会被遗忘

 

30年的发展,深圳已经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也因为深圳的特殊地位,也就有其特殊的历史使命。虽然使命不断在变化中,一方领导者也是在走马灯式地轮换着,但是深圳还是一块炙手可热的热土,或许,深圳的扭曲可以称为是螺旋式上升。

 

深圳是一个永远都不会被忘记的城市,一直在人们的视线中波动。不管是2003年左右年期间,通胀压力比较小的情况下,一些人开始大声疾呼《深圳被谁抛弃?》,到如今,持续的通胀并没有挡住世界各地的人们来到深圳。深圳GDP每年还是以15% 的速度增长,创造着中国奇迹。就因为深圳独特的地理位置,政策的倾斜,使深圳永保青春活力。

 

■深圳如何延续生命力?

 

在风风雨雨的洗涮中,深圳迎来了国务院批准的《深圳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5

 

月26日正式发布,提出深圳和香港携手共建全球性“四大中心”;在深港合作目标上,此前引人注目的“全球性金融中心”并未出现在获批的《综改方案》中。不过,《综改方案》指出,深圳将与香港功能互补、错位发展,推动形成全球性的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创意中心。其实与其它三大中心相比,“创新中心”在这里是个比较抽象的名词,这也说明这里面包含的意义重大。

 

众所周知,香港是“全球性金融中心”,可以看出深圳香港一体化在《方案》中虽然没有直白地列出,但是用创新中心一带而过更显得有期深远的意义,或者可以这样理解:在香港“全球性金融中心”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实现“全球”与中国,中国与“全球”的对接。

 

那么,完善自主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这样的诠释也给深圳的城市建设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内涵。

 

如果这样讲,深圳的这个有“9条命”的“猫”被再次注入了生机,而当下要解决的是“创新”这样的抽象的名词如何落地,以我看来,那就是像产业基地,像动漫基地、科技园工业园,以及金融基地这样的大体量的商务空间才能灌装这些中心内容。

 

■深圳应该以什么为中心?

 

金融改革才是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改革,这次深圳金融改革创新将从以下九个方面进行。

一是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积极支持在深圳设立创业板;

二是探索在深圳设立本外币债券市场;

三是大力发展期货交易;

四是支持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等机构在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及行业监管要求的基础上,创新金融品种和经营模式;

五是积极探索房地产、高速公路、码头、电力等资产证券化;

六是加快发展金融后台服务产业,建设辐射亚太地区的金融后台服务基地;

七是积极探索发展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股权投资基金;

八是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民营中小银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

九是探索建立加强金融监管的有效模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这些都说明,深圳将迎来前所未有的金融创新发展机遇,虽然未获批全球性的金融中心,但是会形成实际的“金融中心”。

 

《方案》中指出,深圳将与香港功能互补、错位发展,推动形成全球性的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创意中心。

 

既然如此,那么就要形成鲜明的产业化集群,这种集群是物理空间上的,商务上的,社区化的聚集地。

 

从这些“中心”中可以看出,都属于服务产业集群,是个以服务形成的中心,是个服务与被服务的关心,构成一个凝结深圳“新思想”、“新思路”产业服务中心,这些“中心”给深圳再一次以活力,这是种和国际接轨的活力,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经济环境的重塑,只有这样才能给让深圳逐步摆脱“躯壳型城市”,并赋予其无限的内涵。(“躯壳型城市”:重表面,重政府投资,不有效促进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忽视市场经济规律,政府过多地充当“无形的手”)

 

金融中心更多的还应该是个战略思路,也是个贯彻所有“中心”的中心思路,没有这个思路,那些中心也就不能够落实。

 

■摒弃旧观念,“产业化”应该是“基地化”

 

一直有个似乎攻不可破的观念,产业化就是工厂化;形成工厂聚焦,产业就聚集了。这个观念正在被打破,上海就是个很好的例子,香港更是如此,而深圳正是沿着香港的脚步走过来的。

 

从一般的角度看,产业化正在被专业市场所代替,比如浙江义务小商品市场,东莞尚佳·华南餐饮酒店用品市场,华南城,天津中新生态城,替代“工厂化”成为具有经济内涵的集散地,人们已经不在关心那些产品的工厂在哪里。

 

从城市化的角度看,特别是深圳,上海这样的特殊地位的城市,更多的是“产业聚集”,形成“商务聚集”,表现在大厦、园区、基地,像深圳科技园金融基地就属于这样的“产业聚集”。

 

同在深圳市南山区深圳科技工业园中的著名企业,金融创新先行者,研祥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志列认为:“深圳有好的创新环境,与国际的接轨,相对好的金融机制,所以特别适合做研发。深圳生活成本较香港低,与市场接近,所以作为研发人才聚集地的综合优势是高于香港的。”“香港作为国际人才的居留地,由于个税、自由进出等方面优势,作为国际人才居留地的综合优势是强于深圳的。”而深圳作为中国人才的重要聚居地之一,依托香港,也让深圳有着其它城市不能比拟的优势。

■深圳明显是香港“全球金融性中心”的靠山

 

有了人才优势,能够承载这些人才的不是工厂,而是各式各样的“基地”;聚合社区。

 

深圳明显是香港这个“全球金融性中心”的靠山,因为有了深圳,有了中国,香港“全球金融性中心”的地位才能更加显著。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圳“四大金融基地”,当其它三大金融基地都没有在默默地建设的时候,南山科技园高新区金融基地一期7.7平方米率先投入使用,已经进入全球招商阶段,具有全球性的企业已经部分入住,同一般的金融基地不同,在招商上对企业的要求很严格,看来是要借《综改方案》的东风,做个真真正正的“靠山”。

 

香港,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中国经济的桥头堡,这些年鲜有什么金融创新,特别是在97年金融风暴之后更是如此。上海电视台第一财经频道主持人马红漫经济学博士说:“与之相比,深圳反而承担起了内地经济金融创新的大旗。包括遍地开花的创投机构乃至即将推出的创业板市场,都为未来深圳金融市场的创新能力提供了铺垫。”但是,这些机构分散在各个角落,没有形成集群效应,让深圳金融创新地位被无形中降低了。

 

集群效应能够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集群效应一定是提升深圳具有持久金融创新能力的必有之路,比如NEO企业大道,深圳平湖金融产业服务基地,特别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深圳科技园·金融基地,这些“基地”必将承载与灌装深圳30载讨伐承命,那些承载着前人的臆想,如今即将变成现实,为深圳的、实际的金融中心地位迈出他们坚实的一大步。

 

戴欣明这次走访深圳科技园·金融基地是从城市思维的角度看待深圳科技园·金融基地项目;也就是说,一个城市中有什么样的产业集群预示着一个城市战略的落实,再好的《方案》,产业集群也需要空间来灌装,而深圳科技园·金融基地无疑是个这样的“容器”之一,他正好在深圳几个金融基地的还没有成型的时候,悄然融入了这个城市的生命线中,融入这个城市的灵魂之中。

发表于2009-06-28
 好好,戴欣明很好地解释深圳的未来,营商环境非常重要,这些年深圳的确被搞坏了!!!
发表于2009-06-28
  深圳在全国之所以立得住脚,是因为经济好,经济体量大,企业名牌多。有人曾经有一个疑问,按照城市布局和成长的原理,南边有香港,北边有广州,这么近的距离,中间不可能再产生一个城市。改革开放之处,深圳特区成立起,这种声音就不绝于耳。正是在不绝于耳的质疑和唱衰之中,深圳就横在了人们面前。深圳以一个县的狭小区域,创造出一个中等省份的经济体量。究其原因,深圳不仅有别于香港和广州,在中国的城市当中是非常独特的,在世界城市当中也是独特的——深圳是世界工厂。因此,它不仅吸取了香港和广州在服务业方面的营养,也集中了全球的资源。这就是深圳30成长为一个1000多万人口现代化城市的原因。
   我们可以说,在城市定位上,北京和上海相同,广州和它们也没有多少区别。这些城市与东京、伦敦、纽约等众多大城市同质化竞争相当大,但深圳与它们都不同,深圳承接了全球制造业,与这些大城市互补,吸取全国、全世界的营养,因此,深圳的前途无量。
   去北京、上海、广州看看,马路、建筑基本相同。但深圳是不一样的,遍地是工厂,写字楼里挤满了各类公司,看看名称,与那些城市的产业是不一样的。
发表于2009-06-28
 但是,现在深圳的城市定位有一些误区,发展金融中心、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呼声很高,制造业似乎被人忽略了。这是因为大家对制造业有很多误解,有人说制造业是落后的产业,现在要发展新经济了,有经济学家在各种论坛上大讲产业转移、转型、提升。其实误导很多。
   首先,不论科技如何发展,社会多么进步,吃、穿、住、行、玩、乐,永远是人的最基本的需求,满足这些需求的是基本的制造业,高科技愈发达,推动这类需求更多变化,衍生出更多产品和市场,制造业会有更大的舞台。虚拟经济不会代替实体经济,而能推动实体经济。比如,有人说砂子比黄金还贵重,因为砂子提炼成晶硅制造成芯片,这是信息化时代IT技术带给砂子的价值增值。不过论单位重量的价值,最贵的是领带和丝巾,而不是芯片。一片8吋芯片大约重50克,以售价1200美元计算,1克的芯片大概也可以卖到30美元。而名牌的领带或丝巾,每克大概可以卖到50至100美元。Ic价格每年都会下降,领带或丝巾这类产品却不太降价。
   其次,制造业是金融和服务业的基础,金融和服务业不会凭空产生,制造业发展到一定程度,金融和服务业就会发展起来。深圳金融和服务业的发展就是这样起来的。特别是,没有了制造业,服务业为谁服务。因此,深圳一定不要刻意去偏重金融和服务业,制造业底盘越大,金融和服务业就越发达。这是别的地方争不去的。
发表于2009-06-28
 再次,深圳的制造业不是发展到了顶端,而是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比如,就民族企业来说,我们还做不了很多产品。比如,大陆企业还做不了电脑,全球96%的电脑都是台湾企业做的。当然这些台湾企业都在大陆设厂,很多产品都在大陆生产。不论新经济如何发展,现在已经发展到了云计算,电脑都是一个最基本的产品,实用量会越来越多。如果从芯片等关键元器件到主机板,再到整机,中国企业能够做起来,这是一巨大的产业。再比如,我们桌上摆的那台传真机、打印机、复印机之类的办公自动化产品,还有每个家庭都买的数码相机,还是由日本企业垄断,并且几乎所有的日本此类企业都将主要的生产基地设在深圳,中国企业为什么就不能去做这类产品呢?因此,深圳企业在制造业领域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第四,中国制造业也不是发展到了需要转移、转型的时候,中国制造业的基础很薄弱。中国出口产品很多,可以说走到哪里都看到中国制造的产品,美国、欧洲世界各地都已经离不开中国制造的产品。但相当多的产品是国外公司在中国设厂生产。特别是在产业的深度上,中国差距还很大,关键元器件做不了,需要进口。比如我们能组装汽车了,但最重要的发动机需要进口,汽车钢板也要进口;我们是冰箱、空调生产大国,但成本60%以上的压缩机需要进口;中国是彩电生产大国,占成本60%以上的液晶面板我们也做不了。原材料工业,更为薄弱,我们能做了电容、电阻,但制造电容、电阻的陶粉、铝箔需要进口。还有成套装备,大多要从日本、德国进口。说到底中国还不是制造业大国,更不是强国。还有,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国际上还是质劣低价的印象,没有良好的品牌声誉。这也是制造业应该解决的大课题,也是中国制造的潜力和空间所在。制造业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深圳已经走了全国的前面,没有任何内地城市能够与深圳竞争。深圳应该为中国制造业做出主要贡献。如此,深圳就能够站在全国经济的高度,掌握产业的主导权,吸收全国的营养,辐射、引导全国的经济发展。
发表于2009-06-28
 第五,世界制造业的转移还在继续,需要找到承接地。深圳仍然是承接全球制造的最好选择。当前的全球经济危机,虽然导致了消费需求的下降,但却是价廉物美的中国产品的需求机会。站在世界看深圳,在经济全球化中看深圳,就能看到深圳更多的机会。
 第六,不要说制造业不赚钱,制造业做不大。制造业是产业的基础,没有制造业的国家是没有竞争力的,没有制造业的企业是浮萍式的企业。比如,蛇口工业区的创办比台湾新竹科技园创办早了一年。蛇口工业区有10多平方公里,新竹科技园面积7平方公里,比蛇口小。但30年以后,新竹科技园逐步形成集成电路、电脑及周边、通讯、光电、精密机械、生物技术等6大产业,成为台湾的高科技基地,联电、台积电、联发科、威盛等300多家高科技公司聚集在这里。比如,台积电一年纯利润就有300多亿元人民币。新竹科技园被称为全球最成功的三大科技园之一。而现在蛇口的制造业产业基本没有了。蛇口工业区的上级公司招商局与日本三菱公司同一年成立,都有130多年历史。成立之初背景相同,都产生自洋务运动,都是国有企业,并且都是航运企业。招商局现在仍然是比较好的国有企业,2007年的利润达到100亿元。但是与日本三菱公司相比,差距非常大。三菱商社是日本最大综合商社之一,在世界500强中排名第七位,另外还三菱汽车、三菱化工、三菱银行、三菱商事、三菱电机、三菱重工等公司列入世界500强。世界500强中有一个三菱系。招商局离世界500强还相当遥远。如此对比,不论是招商局还是蛇口工业区,差距都在产业和制造业上,没有制造业,就不能做大规模。
   以地理位置来讲,有些人说,蛇口不能做制造业,因为做房地产才能发挥更大的效益。显然,现在的蛇口就是一个居住区。但是如果跟龙华的富士康科技工业园比,单位面积的产出效率,蛇口远远低于关外的富士康科技工业园。富士康从一个小小的电脑连接器做起,成了全球最大的电子代工企业,全球员工70多万人,年销售额在向1万亿元迈进。富士康的发展说明,制造业不但能够做大,而且能够赚钱。
上一页|1|2|3|下一页
/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