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无语了,夺刀少年拒上清华怕学习跟不上。。。

发表于2014-07-10

夺刀少年拒上清华,原因是怕学习跟不上,实在让人觉得可惜。因为见义勇为而错过高考、被13所高校争抢的江西考生柳艳兵、易政勇终于确定“花落谁家”。据江西省教育厅官方网站消息,柳艳兵选择南昌大学,易政勇选择江西财经大学。两校表示将给予免除学杂费等一系列照顾措施。面对两名英雄少年的选择,很多人大跌眼镜,认为他们没有把握住转变人生的机遇,但愿他们和家人不会后悔。
对于选择省内高校入学的理由,两位少年的中学校长做出了这样的解释:清华集中的都是全国各地的学习尖子,两个学生的成绩与清华学生有较大差距,如果贸然入学,学习可能会跟不上,压力很大。
然而,许多人不认为这是明智的选择,而他们有此想法,根源在于国内大学教育的现状。很多网友拿出亲身经历劝告两位“夺刀少年”,别担心进入名牌大学跟不上,“毕业没你们想象的那么难,真的”。

发表于2014-07-10

这样的说法不无道理。中国的大学教育是严进宽出的体制,许多学生经历了无数次考试的历练,高考过后就立刻放松下来,大学生活也沉迷于吃喝玩乐上,但照样毕业。

相比之下,因为大学教育已普及,国外教育大多坚持大学教育的宽进严出。例如,在美国读本科,是不能保证毕业的,学生不努力就会“自己开除自己”。美国大学的教学方法,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灌输现成知识的模式,而是师生一起对知识的共建。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对课程的贡献,不能只靠课堂内的听讲和笔记,课堂上的个人表现还要作为“形成性评价”中重要的“业绩”组合成绩。而这样的方式,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其今后的职场能力。相比之下,国内大学教育似乎只在乎学生的“纸笔考试能力”。

无论如何,“夺刀少年”做出了属于自己的选择。希望舆论能平息下来,给他们安静的成长空间,但与此同时,对于国内大学教育模式的思考却不该停止。

在情与理之间、在爱与不信之间,如何兼顾呢?个人的看法是,能不能更直接一点,不用“走程序”来玷污“程序”,巩固现有程序的透明和刚性,同时容许少量的公众关注的法外“特例”——类似这次事件的。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