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深圳有楼盘因名字太土更名 “重新包装”再推出

发表于2015-12-04

在A股市场中,上市公司往往可以通过更名让股价一飞冲天,同样的策略,用在楼盘上也屡见不鲜。楼市不断回暖,开发商们便抓住机遇,把待售楼盘披上“马甲”重新推出。为了房子能够大卖,一个贴合消费者心理,符合市场潮流的高雅名号,似乎也是一种营销策略。但是,最可怕的是,开发商为了掩盖其楼盘存在的问题而新换的“马甲”,让购房者颇为失望的也是开发商骨子里的“换汤不换药”。以下是一些楼盘更名的案例和情况,供购房者参考。



一、烂尾楼重出江湖

为了摆脱旧形象,“烂尾”楼盘改名是第一步。此类最多。

楼盘一期是购房者避之不及的“烂盘”,而为了避嫌,在二期开盘之前,开发商更换楼盘名称。开发商这种行为会让购房者有上当受骗的感觉,但已经购买,且楼栋主体并未出现问题,想要退房是不可能,看来在买房之前还需做好功课。

在2007年至2013年之间,郑州龙湖镇盛华学府5年3次改名仍烂尾,因迟迟不交房,有购房者未婚妻变成了他人妻。




二、产品性质变化改案名换卖点

许多楼盘在推出二期之前,为了给购房者以新感觉,或者楼盘有与一期不同的创新之处,因此二期用新名称。比如深圳蛇口招商海月二期改名“晴海洲”、百仕达三期改名“君逸华庭”。



三、项目发展方向或者性质发生变化,原有名称失去意义。

蛇口商业大厦成了“南景苑”、海神广场被万科改成了万科俊园、汇展阁等。


四、因势利导顺势改名

歪打正着,消费者记住了广告推广词,发展上因势利导顺势改名。如新世界豪园无意中成了“硅谷别墅”。

五、没踩对时机想开盘却赶上市场下行

作为杭州昔年板块地王、新近改名的中企艮山府的故事更是在楼市广为流传:“开工已有近五年时间,到今年年底就可以毛坯交付,却从未开过盘,也没卖过一套房子。”记者从售楼部得知,目前仍然无法确定开盘时间。

2009年12月24日,以总价28.1亿元,楼面价18200元/m2高调夺地的中企御品湾便是典型。2009年楼市大热,但2010年开始全国楼市进入调控期,成交拐入冰点。之后中企御品湾捂地五年。

到2014年,杭州楼市领跌全国,房价开始一路下探,中企御品湾和紫元项目正是在这一年几次传出将要开盘,结果因蓄客情况不理想,均未成功开盘。


六、地皮项目换东家,新东家不肯穿旧衣裳

比如苏州高新旗下的新港建设、新创建设和永新置地合并为高新地产后,所有项目名称都更名为高新地产。原来的新港天城、新港天之运、天都大厦改为高新地产天之运、高新地产悦山墅、高新地产大成珺等。再如苏州的原绿城项全部易主至融创。原来的绿城桃花源、绿城御园,现已改名为苏州桃花源、苏州御园。再如建屋恒业天著之前名字为华新国际天著。

七、原名“土掉渣”,推广名“高大上”

一个楼盘前期在政府有关部门申报注册并通过审批的名称,是这个楼盘的标准地名,而在后期楼盘的宣传推广工作中,为了更好突出产品特点,吸引消费者购买,会制定一个新的项目推广名字,甚至有些楼盘中不同的组团都会以新的名字进行推广,这已成为全国房地产开发商的一种重要的营销方法。

如万科原始案名“马桥景城乐康苑、练祁佳城金色榴乡园、御桥河滨苑……”分别改名为万科城VCITY、万科悦城、万科金色城市。

提示

遭遇楼盘更名,尤其是中途更名的,消费者一般会心存疑虑,比如合同怎样去签订,对此,某楼盘营销负责人表示,购房者签署的购房合同上的名字,都会是最早在政府申报注册时的名字,如果购房者还不放心,一般可以在购房合同的补充协议中说明注册名和推广名都是同一个楼盘。

同时,律师提醒,“消费者签购房合同时一定要注意,合同上的项目名称与备案名称要保持一致,或者具体约定清楚房屋的坐落位置、楼号、房号;如果购房者担心因此会影响到房产证的取得或对外联系,可做补充协议,标注两个名字是一回事,也可以约定相应违约责任。”


发表于2015-12-04

醉了,应该是取个高大上的名字然后高价卖出吧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