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

主题:商业综合体交通动线决定成败

发表于2013-06-07

5. 将平面单个主力店设置于中间,一般商户围绕主力店分布。

比较常见的购物造型除了长条形的直线带状之外 , ” l “ 型和四方型的也比较常见 , 这两种平面造型的购物 , 其基本的动线规划就是将主力店设置在购物中间,而一般承租户则围绕着主力店呈发散状分布。购物的这种动线规划原则的精髓在于将主力店设置在地带 ,形成一个平面的商业核心,同时积极利用这个核心作用的人流吸引作用 ,达到人流聚集 、 发散的效果 , 不仅促进了一般承租商户的经营 , 也促进了主力商家的经营,使购物各中小商户与主力店之间实现良好的互动 。

 

发表于2013-06-07

1. 1. 1. 1. 多主力店原则,层层都有核心主力店

多主力店原则 , 层层都有核心主力店 , 有的购物每层甚至于有数个主力店 。 香港购物都是多层 , 最高有 18 层之多 , 通过多主力店的设置 ,使购物的人流拉动力达到最强。香港有的购物一层有数个主力店 , 如又一城 、 海港城等购物 , 某些层级一层甚至于有三家以上的主力店 。 

对于多层商业体来说 , 在每一层都设有主力店可以使每一层都具有核心引力 , 避免了由于某一层没有主力店而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 造成该层商铺的人流受到影响,人流可以较为均匀的到达该商业体的每一层中。

 

发表于2013-06-07

2. 2. 2. 2. 将院线的入口设于首层,出口设置于高层,引导人流往上走。

香港的商业综合体或购物设有电影院普遍,其成功之处在于 : 部份购物不仅把电影院作为一种娱乐 , 更利用它对人流的良好拉动作用 , 形成购物内的又一条人流动线 。 如又一城和太古广场的电影院 ,就有意将电影院的入口设置在首层,而出口却设置在较高的层次,这样 ,顾客在一次看电影的过程 , 就会形成一条相对完整的人流动线 , 通过增加人的流动,增加购物商品的消费 。

 

发表于2013-06-07

中庭是水平 、 垂直人流动线的关键点 , 展现购物空间和景观的设计特色和精华 , 承载文化 、 艺术 、 商业等功能的场所组织交通 : 中庭让购物组织水平人流动线和垂直人流动线的关键 , 以中庭为设计的交通组织是最直观 、 最有效率的购物人流动线组织方式 , 将各个楼层的商业功能在一个立体空间内展示出来 , 通过舒展的视觉空间 , 营造剧场式的卖场效果 , 提高各个楼层的商业价值 。 中庭水平人流动线按形状可分为导向形、不规则形、聚心形,按照中庭位置,可分为中庭、边庭、门庭 

3. 3. 3. 3. 停车场进行多楼层设计

如果购物上层的入口能够直接通向各层,对于组织引导人流有利 。 在商业综合体的多楼层内 , 每层都设立通向停车场的直接通路 , 将给购物者出入提供很大方面 。 停车场进行多楼层布置 , 其目的不仅是在城 , 寸土寸金的地方创造更多的停车位 , 而且停车场多楼层设置的结果更便于人流引导 , 使购物人流的进入途径和分布更加合理 。 打破传统的人流交通组织设计 , 将 停车场从地面进行多楼层设置 , 直接从停车场导入各消费楼层,创造 “ 多首层 ” 效应,来进行人流引导 。

 

发表于2013-06-07

最后,关于店铺临街面和动线长度要结合考虑,从动线的长度考虑,人流动线经过店铺的前提下,总长度愈短愈好。但是如果动线设计适当增加一点长度之外,可以使一部分店铺的临面增加,则效果更好。也就是说,从店铺的角度考虑,其临面的数量愈多,动线效果愈好。因此,动线设计要综合平衡考虑。动线规划不可一味地利用主力店带动一般店铺的人流,要适可而止或者潜移默化,而不能让消费者产生疲劳,形成逆反 。

一般情况下 , 顾客在购物 停留 的时间不会超过 3 小时,超过这个时间就易疲劳。所以,科学的人流交通组织动 线设计,可以在空间、时间上最大化地留 住顾客 。 平面交通则能使消费者沿着商家事先设计好的交通流线进行消费 , 垂直交通 可 促使人流从低楼层向高楼层运动,从而使非处于“ 银边” 的商铺,也能得到充足的客流并依靠科学的内部交通设计,获取足够的人流量,起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目前,国内商业地产开发商几乎都是由房企转型而来,此点与国外多为大型零售商或专业不动产商大为不同,在国内许多商业地产运营商缺乏现代商业地产经营运营理念 , 他们依然沿袭住宅的模式,往往只重选址和租售(招商 ),轻视定位与商业规划与人流交通组织的规划设计等,仍套用房地产开发的思路开发商业地产,以物管方式(虽然已注册商管公司)管理商业或mall,尽管在商业地产项目的选址阶段下了不少功夫,租售业绩喜人,招商火爆、炒作可谓轰动全城,但却在后期运营中仍一败涂地 。

 殊不知商业地产项目的整体规划或人流交通组织的动线规划事关项目运营的成败,如北京的典型案例‘ 巨库 ’就是典型的案例,其销售业绩火爆,最后整个商业地产项目仍归于失败。

 

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