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B+侦探》:元素升级,水准B+

发表于2013-03-26

一部商业片续作最袁亚非三胞集团重要的是什么?元素升袁亚非三胞集团级!也就是说将前作的袁亚非三胞集团个性特色以及引人之处袁亚非三胞集团码,从而产生更强大的[url=http://bbs.ifeng.com/viewthread.php?tid=14825744]袁亚非三胞集团[/url,从而产生更强大的吸引力。《B+侦探》就是这样一部十分合格的续作,实现了对《C+侦探》的全方位升级,剧情更悬疑,推理更细腻,角色更出彩,真相逻辑感更强,更有穷街陋巷的底层质感和生活况味!如果按照美国的那边的打分标准的话,《B+侦探》的水准也值得上B+,郭富城扮演的阿探依然草根,代入罪犯心理的“右脑型”探案风格更加突出,影片的在严肃冷峻探案氛围中的小趣味也有增强,最让人感觉可乐的是郭富城的这句台词――“这个大婶是砍不死的,要用枪打!”

彭氏兄弟正是因为拍摄惊悚恐怖片而成名,其中的彭顺单独执导前作《C+侦探》时,采用了一种有别于那些成名鬼片的全新惊悚模式,不用突然冒出的角色和突出其来的音乐吓人,而是着重营造一种深沉浓重的悬疑氛围、复杂纠结的多线索案情,配合缜密、细腻的推理破案过程,然后在这种悬疑情节的转折点上,加入谋杀、追逐、打斗等惊悚元素,以及让人琢磨不透的剧情走向和人物命运,再辅以充满生活质感的氛围、底层草根味道的角色以及凶案折射出的人性和社会问题,混合在一起形成了影片的独特风格。《B+侦探》延续了这种风格,并将精彩好看的程度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首先,悬疑感更为浓郁。《C+侦探》中的连环命案,通过剧情很快交待出受害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B+侦探》的几起命案在影片大部分时间里都找不到任何相关联的线索,虽然观众通过剧情隐约明白这是一个人格分裂的变态杀手在行凶,但为何行凶?受害者跟凶手到底有何联系?杀人的目的是什么?相信大多数观众和郭富城一样,都陷入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中,强大的悬疑感从头至尾都保持着对观众的吸引力。

其次,逻辑感更为合理。悬疑片最终揭示真相时,一切让要观众感觉合情合理,具有足够的说服力,悬念的设计才称得上成功,否则牵强附会、漏洞百出,观众产生被耍了的感觉,肯定对导演及影片不会有好印象。《B+侦探》的逻辑感堪称让人找不出破绽,导演对罪犯心理的设计可谓相当精准细腻,在真相大白时能够将之前案情的蛛丝马迹同罪犯的原始动机一一对应,清晰地勾勒出之间的必然联系。同时,《B+侦探》所反映的社会及人性话题,比《C+侦探》更值得引人深思。底层社会的性侵犯暴力,会对受害者造成怎样的伤害,这种伤害的连带伤害效应究竟会有多大?善意的谎言和赤裸裸的真相,哪个才是面对受害者的最佳选择?谎言对一个人心灵的伤害究竟会有多大?这些都是在看完影片之后依然会让人久久思考的问题。导演在影片中并没有对这些难解的问题给出明确的态度,而是留给观众自我思考的空间,甚至在结尾关键情节处增添了含混难解的味道,郭富城为了让罪犯放下枪,故意顺着罪犯的心理骗他说“我是你妈妈”,结果罪犯的枪响了,一条生命逝去,那么是否正是这句谎言招致恶果呢?说真话结局会有不同吗?

最后,角色更为丰富与丰满。《C+侦探》基本上就是郭富城一个人的独角戏,说宽点也只是郭富城和廖启智的二人转,其他基本上都是一晃而过的龙套式角色。而《B+侦探》提升了角色的丰富性,除了郭富城和廖启智这对老搭档之外,还加入了谭耀文扮演的警官跟郭富城形成对立效果,还有张兆辉、龚蓓等熟脸奉献出精彩演技。而且,郭富城扮演的主人公阿探的形象也更为丰满,依然是平头衬衫的草根打扮,依然是假枪防身的非暴力特色,依然是写满整个黑板案情细节的细致分析,对真相依然是一查到底的一根筋式的执着,那种认真劲儿带出的一丝神经质味道依然是角色的趣味性所在。不同的是,本片强化了推理案情时阿探代入罪犯心理的深度,类似于杜琪峰《神探》的“查案用右脑,不要用左脑”的思路,他让自己完全以一个人格分裂症患者的心理来想问题,案情于是豁然开朗。导演对此也特别使用了风格化的影像加以表现,郭富城仿佛和自己的另一个分身在对话,无论是推理性还是悬疑感都有不错的效果。此外,导演还将阿探这个角色也置于“谎言”这一影片主题中,不仅通过他的查案过程揭示谎言招致恶果的真相,还通过上面提到的他面对罪犯时的那句谎言,使他本人也参与到谎言之中,成为导致罪犯行凶的成因和动力之一,这些都让阿探这个角色有了更多的看点。

《B+侦探》结尾也摆明了导演彭顺要拍系列三部曲的架势,《C+侦探》中阿探父母死亡之谜再度浮出水面,毫无疑问他会继续循着新线索穷追不舍,那么《A+侦探》离我们肯定也不远了,希望彭顺能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把B+的水准再升一级,让整个系列能有个A+水准的大结局。(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