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国际半岛】来过这四个地方,才算认识了国际化的蛇口

发表于2015-08-11

蛇口的迷人之处,在于这里有你最熟悉的每个角落,也有你或许不太熟悉的历史。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蛇口的国际化也远不止从1979年开始算起……



1.天后宫

国际化蛇口的奠基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依山傍海、风光旖旎、有着遗世独立般自然气息的小南山下,有一座千年历史风霜洗礼过的“天后宫”。这座庙宇,可以称之为深圳向世界敞开的第一道门,它见证了中国历史走向世界的征程中最举足轻重的一步。



明初永乐年间,郑和远下西洋,在珠江口南山附近遇险,祈祷天后,天后显灵,援助郑和。郑和归航后,向朝廷请示,修整赤湾天后庙,得允。从此,赤湾天后宫便香火不断。


位于蛇口赤湾的天后宫不仅是郑和下西洋征程中一个重要的节点,此后,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创,天后宫也成为了其中重要的一站。而今,天后宫所在的赤湾港也成为了蛇口与世界相通的重要海上渠道,更见证了蛇口国家化历程上的兴衰荣耀。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沟通着深圳与世界的赤湾港


俯仰之间,千年前的“丝绸之路”已为陈迹,在国家“一带一路”新政策的指引下,一个新的“丝绸之路”正以更加迷人的姿态铺展开来。如今,蛇口自贸区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支点,一个国际化的新历史篇章,正在这里开始书写……


2.海上世界明华轮

深圳国际风情大观园



1984年中国领导人邓小平视察蛇口时下榻“明华”轮,并为该轮题词——“海上世界”。可以说,“海上世界”是蛇口也是深圳改革开放三十年光辉历程的见证,亦是特区宝贵的历史财富。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1983年11月被拉到深圳湾畔蛇口海域的“明华轮”


今天,历经了近三十年的风雨变迁,见证改革开放最辉煌历史篇章的“海上世界”,几个邓小平挥就的大字依依在目,如今的它已经今非昔比。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邓小平在蛇口留下“海上世界”四个大字,苍劲有力


空气中飘散着浓浓的国际化氛围,这里不仅是各国美食的大观园,也是生活在深圳的外国人最喜爱的休闲天堂,而对于深圳人来讲,因为有了海上世界,无须走出国门,便已领略世界万般风情。




如今的海上世界,已成为汇聚世界各国风情的城市休闲综合体


为了进一步推进蛇口国际化进程,而立之年的海上世界又朝着更纵深的领域跨进了一步。2014年8月19日,位于深圳蛇口的中国首个大型设计博物馆——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正式破土动工。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开创性地引入英国V&A博物馆、国内著名的观复博物馆,赋予蛇口更加复合、多元、国际化的人文内涵,成为引领深圳乃至珠三角设计艺术文化领域的制高点。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即将启幕的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V&A博物馆


3.蛇口自贸区

升级版国际化新蛇口


近一年来,深圳人的话题榜单上,除了热火朝天的楼市和阴晴不定的股市,还有什么能够引爆人们的热议?毋庸置疑,一定是“前海蛇口自贸区”落户深圳。




从概念的萌发到项目启动,再到正式落地开花,“自贸区”让深圳经历了一个不平凡的一年。


相比于它的老大哥上海自贸区,蛇口自贸区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进市区”优势和改革开放的基因,自出生伊始便与每个深圳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一系列政策和利好信息的落实,蛇口一跃成为“特区中的特区”,不仅区域价值与日俱增,本就有着浓厚国际化氛围的蛇口,也因自贸区的到来而蜕变成为升级版的国际化新蛇口。


4.半岛城邦

在这里,看深圳,看世界


鱼逐水草而居,鸟择良木而栖。选择适合自己生活的场所,是万物共有的天性,选择了一个地方,便选择了一种生活。


据统计,在深圳常住的2万外国人中,有一半选择生活在蛇口,在蛇口的每一百人中,至少有一个是外国人。而蛇口的半岛城邦,更是汇集了来自全球39个国家的国际友人长期在此栖居,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最具国际化氛围的社区。




真正的国际化,并不只是经济数据和硬件指标与国际看齐,半岛城邦为眼观世界的全球财智人士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生活之地,不同国家、民族和文化背景的人在这里相互依存、和谐相处,构建自己的“第二故乡”,造就了“城邦特色”的独特国际化文明气息和多元人文风情。




在蛇口,无论是随处可见的中英文告示牌,还是穿着深圳校服的外国小孩,无不透露着国际化已经深刻地融入到每个人最日常的生活之中。今天的蛇口,书写新国际化历史的“新地标”也在蓬勃生长,一个更加国际化,更加“无界”的蛇口,我们可以怀有无限美好的期待……


上一页|1|
/1页